蓝雷牧业

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公司动态
公司动态
温氏股份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时间:2024-11-22 17:34:43  来源:开云棋牌

  公司的主体业务是肉鸡和肉猪的养殖及其销售;兼营肉鸭、蛋鸡、鸽子等的养殖及其产品的销售。同时,公司围绕畜禽养殖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经营畜禽屠宰、食品加工、现代农牧设备制造、兽药生产以及金融投资等业务。公司的基本的产品为肉鸡和肉猪,别的产品为肉鸭、鸡蛋、生鲜肉食品及其加工品、农牧设备和兽药等。肉鸡和肉猪主要用途为食用。农牧设备产品主要为畜禽养殖栏舍、饲喂系统、环境控制管理系统和卫生清扫系统等养殖业所需的设施设备,主要用途是为畜牧养殖提供成套设施设备。兽药产品主要用途为诊断、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等。公司的经营模式是紧密型“公司+农户”模式,公司与合作农户签订委托养殖合同,共同完成合作养殖。公司负责鸡猪育种、营养和防疫等研发技术,生产出鸡苗、猪苗、饲料、兽药和疫苗,提供给合作农户饲养肉鸡和肉猪至出栏。在合作农户饲养过程中,企业来提供饲养管理、疫病防控和环保处理等养殖关键环节一整套技术上的支持和服务,同时做好过程监督和管理工作,确保合作农户按公司技术和品质衡量准则规范饲养。合作农户饲养肉鸡、肉猪达到出栏天龄后,按公司指定地点和方式交还给公司,公司组织对外销售并与合作农户结算,支付委托养殖费用,该批次合作养殖结束。若公司与该农户均有意继续合作,则需重新签订委托养殖合同,进入下一批次合作养殖。合作农户与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后,双方签订委托养殖合同,开始合作。委托养殖合同约定企业来提供给合作农户鸡苗、猪苗、饲料、兽药等养殖物资的权属为公司,合作农户在合同期间按流程领用,无需垫资;约定鸡苗、猪苗、饲料、兽药等养殖物资的领用价格(该价格为公司通过养殖管理模型测算的流程定价,与市场行情报价不具有可比性);约定合作农户饲养肉鸡、肉猪达到出栏天龄应达到的上市率、正品率、均重、食品安全等品质衡量准则,以及各品质衡量准则对应的单位基础委托养殖费用、交付方式等。合作农户交付肉鸡肉猪时,公司依据其质量、数量以及对应的单位基础委托养殖费用计算得总收入,减去合作农户领用鸡苗、猪苗、饲料、兽药等物资的费用,得出基础委托养殖费用,然后再结合合作农户在饲养过程中实现的实际生产成绩(上市率、正品率、均重、料肉比等关键指标)对基础委托养殖费用做综合调整,得出实际支付合作农户的委托养殖费用。经过长年的研发技术和积累,公司掌握了不同畜禽品种在不同饲养条件和饲养阶段的成活率、正品率、耗料量、耗药量和生长体重等关键技术指标的表现,并分类集成后录入公司信息管理系统,用于监测、评估以及指导合作农户饲养现场的管理,实现对合作农户养殖过程的有效管控和规范饲养。公司依托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及时精准分析合作农户在饲养过程中关键技术指标的变化,一经发现不正常的情况及时预警,督促技术人员现场排查和服务指导,提升对合作农户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公司紧密型“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已运行三十多年,是公司获得持续发展和壮大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常常被业界称为“温氏模式”。该模式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经济、政策和技术的进步,公司一直在升级迭代经营模式,已由“公司+农户”升级为“公司+家庭农场”模式,目前继续升级为“公司+现代养殖小区+农户”模式,未来进一步向“公司+现代产业园区+职业农民”模式迭代。“公司+现代养殖小区+农户”经营模式是公司负责整个养殖小区的租地,并统一做好“三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和平整土地)、建设规划和经营证照的办理等工作,通过以下三种形式与农户开展合作:第一种:公司投资建设标准化养殖场,吸引农户到养殖小区内与公司合作养殖。第二种:合作农户依据公司标准,在养殖小区内投资建设标准化养殖场,然后与公司合作养殖。这类农户通常是公司的长期合作农户,与公司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协议。第三种:地方政府专项产业基金投资或建设标准化养殖场,公司租用,然后发展合作农户到养殖小区内与公司合作养殖。“公司+现代产业园区+职业农民”模式是公司将畜禽养殖、屠宰加工和分销等功能集聚联合发展,形成养殖-屠宰-食品加工-分销一体化产业链。目前初步规划按照年产优质生猪50-100万头(或肉鸡6000-10000万只、水禽3000-5000万只)的规模标准做规划设计,主要建设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建设高标准养殖设施,包括种畜禽繁育基地和肉畜禽养殖基地;二是建设行政和技术服务设施,包括产业化运营管理总部、技术服务中心和检验测试平台等;三是建设产业链相关配套设施,包括饲料加工厂、畜禽屠宰加工厂和仓储物流基地等;四是建设环保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包括污水处理设施、废弃物处理设施、资源化利用设施和种养结合基地等。公司作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实施主体,既是主要投资方,也是运营管理方。在养殖产业链的各环节与合作农户开展紧密深度合作,建立利益联结与分享机制,形成产业化联合体。合作农户入园成为产业工人,能从事专业化畜禽饲养,也可以参与园区专业服务队伍,或者参与产业链后端的屠宰分割、加工和包装等环节,成为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此外,公司也与外部第三方企业或专业机构、政府或其控股平台开展投资、建设和运营等层面的合作。公司2019年牵头建设的“广东省新兴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全国首个获批建设的畜禽种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近年来,公司还有多个优质鸡、生猪产业园和畜禽种业产业园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未来,公司将稳步推进“公司+现代产业园区+职业农民”的模式迭代,努力实现从农牧企业向食品企业转型。现代养殖小区和现代产业园区投资建设是国家政策支持的方向,也是未来养殖行业发展的方向,能大大的提升合作农户的养殖规模、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提升对合作农户的管理效率和管理上的水准,实现公司与合作农户共赢。公司采购的原料主要是玉米、豆粕、小麦和高粱等饲料原料。采购量根据肉鸡肉猪等畜禽饲养生产计划、安全库存和运输周期等因素确定。公司采用“集中采购为主,区域采购为辅”的采购模式。在决策方面,公司成立由部门总经理、配方师和粮业研究员等组成的采购决策委员会。采购决策委员会拥有原料集中采购决策权,具体包括确定采购价格、采购总量、采购期、货物运输方式和配送地点等决策权力。采购决策委员会根据配方师和粮业研究员对饲料原料的营养含量、配方结构、供需分析和价格预测等研究报告,综合研判后确定阶段性采购策略和采购方案。在实施方面,公司成立采购中心作为原料采购管理、实施和监督机构,下设区域采购中心和各专业线采购单位,负责执行公司采购决策委员会制定的原料采购策略,组织协调物流运输和监控库存,保障原料供应稳定充足。各区域子公司依据生产需求,与供应商签署具体采购合同,并按合同进行采购;或者由公司饲料贸易公司签署合同并采购原料后,供应商按合同要求转销给区域子公司。各子公司根据所在区域粮食产量及市场行情,也会灵活开展区域采购地产原料,作为公司大宗集中采购的补充。开展区域采购方式时,区域采购中心根据所辖区域子公司需求和市场行情,向公司采购中心提交原料采购申请,审批通过后,与供应商签订合同并进行采购。公司肉鸡的客户群体以批发商为主,终端零售商为辅;肉猪的主要客户群体为批发商和肉联厂。公司肉鸡、肉猪销售以活鸡活猪销售为主,屠宰销售和熟食加工为辅。公司直接批发销售给客户,由客户分销至全国各地市场,价格随行就市,交易模式为“”。公司依照产品特征和交货地点不同,交易方式不一样。销售肉鸡时,客户在温氏商城提前下单订购所需要的品种和数量,公司依据销售订单统筹安排合作农户饲养的肉鸡出栏。合作农户接到公司通知,将出栏肉鸡运输至公司销售部进行验货过磅,与公司完成产品交接。公司销售人员按照每个客户订单要求在销售部进行肉鸡品种搭配,与客户完成产品交付。销售肉猪时,客户在公司技术服务部完成相应销售手续后,由客户安排车辆至公司指定的已完成产品上市前检测的合作农户装猪提货,然后到公司、客户和合作农户三方认可的地方过磅,并完成产品交接。销售模式变化趋势:近几年受人畜等疫情影响,活禽、活猪交易和调运受到一定的限制。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最新政策要求,未来将逐步取消活禽市场交易。目前,公司肉鸡和肉猪销售存在活禽和活猪销售模式与“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冷鲜上市”销售模式并存的局面。未来,公司将逐步向“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冷鲜上市”的销售模式转变。为应对这些转变,公司已加速布局屠宰加工业务,加强品牌营销策划,探索建设社区销售、产销直供(大型食品加工、团膳配餐企业)、大批发和线上直销等营销渠道,通过线)联动、掌控渠道、直配终端的销售方式提高销售效益。公司是国内黄羽肉鸡养殖顶级规模的企业。2022年公司销售肉鸡10.81亿只(含毛鸡、鲜品和熟食),占国内肉鸡出栏量98.2亿只的11.01%。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肉鸡5.53亿只(含毛鸡、鲜品和熟食),占国内肉鸡出栏量53亿只的10.43%公司生产的黄羽肉鸡品种全部是自主培育的品种,公司黄羽肉鸡育种居世界领先水平。公司是少数手握黄羽鸡种业“芯片”、将中国地方品种资源优势转变为产品的优点的成功企业之一。同时,公司还是国家瘦肉型猪生产技术示范基地、猪良种工程示范基地和无公害肉猪生产基地,公司的种猪育种和肉猪养殖规模在全国排名前列。2022年公司销售肉猪1,790.86万头(含毛猪和鲜品),占全国生猪出栏量6.99亿头的2.56%,在同行业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二。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肉猪1,178.57万头(含毛猪和鲜品),占全国生猪出栏量3.8亿头的3.10%。2000年,公司被认定为我国首批151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之一,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已连续九次通过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审定。2022年公司入选国家黄羽肉鸡强优势阵型企业和生猪补短板阵型企业,在“2022中国非公有制企业500强”榜单位列第158位。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为412.00亿元,同比增加30.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纯利润是-46.89亿元,同比减少33.07%,业绩驱动重要的因素为:报告期内,生猪行业和黄羽鸡行业均处于周期低谷期,生猪和肉鸡市场行情低迷,公司肉猪和肉鸡销售价格均低于养殖综合成本,致使两大养殖主业亏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较大,详细情况如下:1.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肉猪(含毛猪和鲜品)1178.57万头,同比增加47.21%;毛猪销售均价14.58元/公斤,同比上升3.18%;出售的收益207.44亿元,同比增加54.39%。虽然公司肉猪销量和出售的收益同比大幅度的增加,但是肉猪市场行情低迷,饲料价格较高,疫病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仍然影响猪业生产成绩,即使公司猪业生产成绩逐月提高,总体上养殖综合成本仍然高于销售价格,导致报告期内公司猪业亏损幅度较大。2.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肉鸡5.53亿只(含毛鸡、鲜品和熟食),同比增加13.30%;毛鸡销售均价13.09元/公斤,同比下跌5.69%;出售的收益157.56亿元,同比增加11.40%。报告期内,公司养鸡业务生产继续保持稳定,生产成绩仍保持在历史高位,养殖综合成本控制良好,但因市场行情低迷,肉鸡销售价格低于养殖成本,公司养鸡业务出现亏损。肉鸡出售的收益增加根本原因是销量增加。3.报告期内,公司依照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要求对存栏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约0.72亿元。公司业绩变化合乎行业发展状况。根据同行业已披露的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报告期内申万二级行业-养殖业9家生猪养殖企业业绩预亏,1家黄羽鸡企业预亏。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为“农、林、牧、渔业”之“畜牧业”,行业代码“A03”。畜牧业的猪肉和禽肉产量位居肉类产量前二。2022年我国猪牛羊禽肉产量为9227万吨,其中,猪肉产量5541万吨,占比60%;禽肉产量2443万吨,占比26%我国猪、鸡养殖行业从业者众多,规模比较分散,是充分竞争的市场,产品营销售卖价格随行就市。猪、鸡养殖行业也是周期性的行业。当价格持续上涨时新的从业者进入或原从业者增加产量,供给增加,价格下降;当价格下降到某些特定的程度中小从业者退出,富余产能出清,产量下降,供给减少,价格持续上涨。这种产品价格随着供给变化而波动的现象,行业内称为“猪周期”或“鸡周期”。引起“猪周期”或“鸡周期”的问题大多有:一是鸡、猪养殖过程中存在较长的生长周期。当价格高时产量增加要比较长时间,通过供给增加平抑价格需要较久;反之,通过降低产量止住价格下跌也要比较长时间;二是发生疫病会造成猪鸡产量异常下降或消费减少,因此导致价格波动。比如禽流感疫情、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鸡猪产品消费量或上市量会有所影响。最近十多年来,我国猪鸡行业经历了多轮行业周期,周期性特征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二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4,296万头,相当于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4.8%,同比增加0.5%。生猪存栏量43,517万头,同比增加1.07%。生猪产能处于历史高位,供应量充足。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3.8亿头,同比增长2.6%,猪肉产量3032万吨,同比增长3.2%,市场供应处于近年来的高位。上半年13家已披露生猪销量的上市公司,累计销售生猪6,654.05万头,同比增加11.02%。在消费方面,春节后猪肉消费处于淡季,消费量虽然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但增幅低于市场预期,价格支撑乏力。猪粮比价采用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统计的每周生猪出场价格与全国主要批发商业市场二等玉米平均批发价格的比值,根据近年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数据测算,对应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的猪粮比价约为7:1。报告期内,猪粮比一直维持在7:1以下,生猪养殖普遍亏损。根据《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规定,全国平均猪粮比价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低于5:1),国家将启动猪肉储备收储工作。今年以来,国家一季度已开展第一批中央猪肉储备收储。据中国畜牧业协会黄羽肉鸡业分会监测数据,2023年上半年,全国在产父母代黄羽肉种鸡年平均存栏量3803.69万套,同比减少2.46%。养殖户补栏积极性较低,根本原因是2020年和2021年两年黄羽鸡市场行情低迷,大部分养殖户亏损,虽然2022年价格有短期回升,大部分养殖户开始盈利,但是盈利规模不足以弥补上两年的亏损,报告期内价格又重新回落,养殖户再次陷入亏损,补栏积极性较低。虽然黄羽鸡产能从2020年最高位逐步出清,但是由于消费需求没有到达预期,报告期内黄羽鸡价格持续在低位运行。据同花顺300033)iFinD数据统计,2023年6月土鸡、中速鸡、快大鸡出栏均价分别为7.37元/斤、5.93元/斤和5.90元/斤,同比变动2.58%、-12.78%和-14.17%。报告期内,公司合作农户数量未出现重大变化,总数量4.48万户。各区域合作农户占总户数的占比分别是:华南区域42.71%,华东区域19.84%,华中区域15.77%,西南区域16.60%,华北区域3.32%,西北区域1.07%,东北区域0.69%。报告期内,公司养殖业务未发生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公布的重大动物疫情,未发生对公司业务造成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经过40年的创业发展,公司紧紧围绕鸡猪主产业,坚持创新,不间断地积累,在竞争和发展中构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奠定了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并在经营模式、区域布局、研发与技术实力、软硬件体系和企业文化等多个角度具有竞争优势。公司采用紧密型“公司+农户”经营模式,这是公司获得持续增长和壮大的主要驱动力之一,被业界称为“温氏模式”。该模式通过公司间接投资、服务外包等形式,将我国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融合和衔接,具备以下优势:养殖产业链前端的育种及种苗繁育、饲料研制和疫病防控等环节属于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人才密集型环节,投资大、周期长,公司能够充分的发挥组织优势、资金优势和人才优势高效开展。肉鸡、肉猪饲养属于劳动密集型和土地密集型环节,但周期短、流程简单。合作农户有人力、自有土地和自主积极性,但缺乏种苗、饲料和兽药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双方合作后优势互补,合作农户只需专心做好养殖管理,就能获得预期稳定的合作效益,同时公司也节省了肉鸡肉猪栏舍及设施设备的资本开支和折旧,减少了肉鸡肉猪养殖的人力成本,实现轻资产扩张。这种专业化分工的生产模式,大幅度的提升了公司和合作农户的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公司负责组织产品营销售卖,可充分的利用销量优势和营销技术提高与市场的对接能力和议价能力,来提升销售收益。公司依据委托养殖合同约定与合作农户结算,有效隔离市场行情报价波动向合作农户传导,保护合作农户生产积极性,保证产品质量和供应稳定。公司成立了“五统一”的管理流程,即“统一品种、统一防疫、统一进苗、统一用料和统一销售”。通过全程组织化、数智化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种苗、药物、疫苗、饲料和出栏肉鸡肉猪的质量和成本,同时减少中间交易环节,实现养殖产业链整体周转效率提高。紧密型“公司+农户”模式兼顾了规模与效益,符合我国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资源条件和方向。公司通过适度控制单个合作农户的养殖规模,能够大大减少疾病风险和损失风险。合作农户合理分散,减轻资源环境承载压力,优化区域布局,实现养殖与生态和谐发展。同时,“公司+农户”模式增加了农村人口就业,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符合党和国家发展方针。公司有鸡、猪两大主业,构成双主业双轮驱动的稳健发展形态趋势。因鸡、猪周期发生时间、频率以及跨度不一样,单一鸡、猪主业更容易受到行业周期的冲击,业绩波动更大;公司则可以有效应对单一鸡、猪周期的影响,企业运行更平稳,发展韧性更足。同时,公司通过横向发展水禽业、蛋业、兽药业、农牧设备业、食品加工业和金融投资等相关产业,逐渐完备养殖主业生态圈,进一步缓冲、抵消畜禽行业周期的影响,实现各项业务相互促进一起发展;通过纵向快速推进屠宰和食品加工业,打通畜禽养殖产业链上下游,平滑鸡猪行业周期波动。另外,公司鸡猪产业全国布局,也可通过不一样的区域饲料原料价格、产品价格差异的对冲机制,实现稳健经营,促进稳步发展。公司成立了紧密型“产学研”研发体系,与华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山大学等多所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型“产学研”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产学研”合作,公司获得源源不断的技术、人才驱动力。公司还设立了研究院(技术中心),通过分专业、分阶段统筹开展畜禽育种、营养、防疫和环保等领域基础性、关键性和前瞻性的技术探讨研究与储备,各事业部和他的下属单位配套设立技术部,积极开展应用型和创新型研究并积极推广应用各领域新技术和新成果。通过“产学研”合作和公司自身研发投入,公司在畜禽育种、营养配方、疾病防治、养殖环保等有关技术领域保持行业领头羊。鸡育种:企业具有专业的鸡育种公司,建立了行业内规模领先、结构符合常理的黄羽鸡育种基地,是国内掌握优质鸡遗传资源最多的单位之一。公司纯种鸡品种及其存栏规模行业领先,拥有约50个优质鸡纯系和肉鸡品种(配套系),基本上覆盖了我国市场上所有优质类型黄羽肉鸡品种;其中有7个品种配套系通过国家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审定并获得畜禽新品种证书。公司利用丰富的特点各异的优质鸡遗传资源经过系统的专门化品系选育后,培育出各具特色的品种和配套系。如果根据生长速度区分,可划分为快大型、中速型和慢速型品种;如果根据体型外貌区分,可划分为新兴矮脚黄鸡、新兴黄鸡、天露黑鸡、天露麻鸡、黄脚麻鸡、青脚麻鸡、乌皮麻鸡和丝羽乌骨鸡等品种系列。近几年公司继续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及发展的新趋势,加强了前瞻性和潜力巨大的品种研发和储备,科学布局潜力品种,不断筑牢公司的黄羽鸡品种优势。公司深度掌握了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智能化测定与选育、肉质与屠体性状改良等育种新技术,持续打造行业领先的育种技术优势,提升黄羽鸡品种竞争力及其市场占有率。猪育种:公司下属子公司-广东中芯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是行业内具有领先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的专业化猪育种公司之一,目前已在全国生猪主产区建立了专业化瘦肉型和地方特色品种猪育种基地、高标准区域公猪站。公司针对不一样市场需求,持续开展本土化瘦肉型猪选育,形成多个专门化品系和不同特点的商品肉猪品种。目前拥有5个品种、12个品系核心群纯种猪以及3个商品肉猪配套系,其中有2个肉猪配套系获得国家畜禽新品种证书。2018年公司《高效瘦肉型种猪新配套系培育与应用》猪育种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创新了瘦肉型种猪分子育种、遗传评估和性能测定等技术,创建了中国瘦肉型种猪四系配套育种新体系,培育了两个四元杂交高效瘦肉型猪配套系,项目成果已在各区域公司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2020年公司育种项目《五元杂交瘦肉型种猪新配套系及其养殖技术示范推广》荣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鸭育种:公司提出以“做精做强番鸭,丰富多元品系”为长期目标,在夯实番鸭养殖行业领头羊的同时,拓路先行、埋首精耕,攻坚白鸭、麻鸭饲养技术,丰富多元品系育种,助推公司全面高水平质量的发展。2022年,公司1个鸭品种配套系通过国家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审定并获得畜禽新品种证书,是一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学技术成果。这是国内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番鸭品种,突破了番鸭“卡脖子”种质资源问题。公司经过几十年持续地研发、试验和积累,建立了数据量庞大的饲料原料营养含量数据库和畜禽饲养营养标准数据库。公司饲料配方师根据饲料原料市场行情报价变化,充分挖掘出不同产地、不一样的种类饲料原料的互补或替代方案,高效配制出针对不一样畜禽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的精确、经济的饲料配方,实现单位增重饲料成本最优,平衡生产效益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公司成立了完善的疾病防治以及生物安全防控体系,能够最终靠及时、准确、完整的病毒抗体抗原检测体系和疫苗免疫抗体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畜禽健康情况,制订有效的免疫程序和防疫计划。同时,公司制订了严密的生物安全制度和执行计划,规范人员、物料、车辆、畜禽个体的消毒、隔离和转移路径,杜绝生物安全危害物质接触畜禽个体。特别是2018年国内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后,公司重构了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增建洗消中心,完善猪场内外清洗、消毒设施设备和物理隔离等防疫硬件配置。更新完善种猪场、服务部、合作农户及饲料厂等单位的生物安全手册。组建事业部及三级公司生物安全小组,责成相关干部深入生产一线,靠前指挥,对各级干部执行压责、履责和问责机制,确保各项生物安全操作理解与执行到位。同时还借力信息化AI技术,在洗消中心安装智能监控,实现人员、物资进出两大防疫关键点的有效管控,通过上述措施不断革新、提升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公司自2004年起就把环保放到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位置,将“持续提升企业环保治理能力”提上了重要日程。2010年开始,公司大力推动各级单位下属种场、饲料厂的环保整治行动,督促合作农户做好环保治理工作。目前,公司组建有广东省畜禽健康养殖与环境控制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畜禽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养殖环保成套技术。公司遵循“资源化、生态化、无害化、减量化”的原则,把清洁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等融为一体,大力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力求从源头减少污染,最大限度实现养殖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和综合利用,形成了适合不一样的区域特点和养殖模式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促进企业低碳、绿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报告期内,公司共投入研发经费2.61亿元,新立项科研项目63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39项,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7项。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已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8项,省部级科技奖项79项,畜禽新品种10个(其中猪2个,鸡7个,鸭1个),新兽药证书49项,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44项(其中美国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372项,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08项。公司核心管理小组成员平均行业从业经验超过20年,对行业的发展具有深刻理解,能够制定出高效务实的业务发展策略,准确地评估和应对各类行业风险。中层管理小组成员平均从业经验也有10年以上,在畜牧业积累了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和技能。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和骨干员工队伍通过内部培养及对外引进等多种渠道不断扩充和加强。在人才制度保障上,公司成立了行政职务和技术职称双通道人才晋升渠道,辅以员工位级晋升、专才优才聘用机制,使公司的管理团队和人才队伍形成合理的梯队和建制。同时,公司完善管理人员竞聘上岗制度,逐步增加竞聘选拔的比例,让真正有能力、能担当、能干事的人才进入管理团队,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环境。公司的管理制度以业务板块和业务条线划分,形成各业务板块相对独立、各业务条线互相衔接的健全的成套制度体系,确保各管理、经营和生产事项有章可循。公司总部各职能部门和事业部职能部门作为中后台支撑制度体系的整体平稳运行。公司下属各生产经营单位新进员工和新晋干部在中后台的支撑和赋能下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快速胜任工作岗位。公司成立了大数据管理中心和大数据辅助经营决策系统,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管控分布于全国各地的经营单元,实现充分授权和有效监督有机统一,大幅度的提升了管理效率和成效。依托物联网技术和高度集成的标准化的ERP信息管理系统,公司数字流程部开发出具有行业特色和企业个性的信息管理系统,如OA办公系统,采购、财务和销售系统,种猪场、种鸡场和农牧设备厂管理系统,合作农户管理及结算等多个业务系统,实现对各业务全链条的高效管理。随着屠宰、生鲜项目加快布局,公司又开发了温氏畜禽交易商城、食品生鲜电商销售等平台,为未来公司开拓新领域的销售模式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公司秉承“精诚合作,齐创美满生活”的企业文化理念,兼顾了员工、股东、合作农户、客户等各方利益,符合利益相关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公司通过激励相容、多方共赢的利益分配机制,汇集员工、股东、客户和合作农户各方力量精诚合作,各尽所能,一同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即使遇到行业危机,公司也能平稳前行。一直以来,公司员工工作有保障,薪酬福利优厚,工作生活环境和谐;公司股东获得良好分红回报,合作农户获得良好合作效益。特别是经历一次次行业重大事件后,公司与合作农户、客户的合作伙伴关系更稳定牢固,全体员工的忠诚度和工作积极性逐步的提升,公司的吸引力、向心力和凝聚力逐渐增强。投入资金的人在评估公司投资价值时,应特别认真地考虑下述各项风险因素。下述风险根据重要性原则或可能会影响投资者决策的程度大小排序,该排序并不表示风险因素依次发生。法律、行业法规、部门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及相关行业政策是行业发展的准绳。一切从事畜牧养殖行业的人员和企业都必须严格遵守涉及养殖、食品、动物防疫、产品质量安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屠宰、兽药、畜禽养殖污染等一系列要求。随着大环境的变化及各类卫生安全事件的发生,现行的行业规章制度可能面临修订或废止。上到国家,下至地方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也都可能根据新形势出台一系列新的政策。对于畜牧养殖行业从业者而言,必须紧跟政策,否则可能面临制度政策风险。随国家对规模化养殖转型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不少企业进入畜禽养殖行业,行业市场集中度提高,竞争程度更激烈。若公司不能及时应对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调整市场经营销售的策略,未来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和收益水平可能因激烈市场之间的竞争而下降。畜禽养殖行业从业者众多。中小养户存在“价高进入,价低退出”的非理性现象,影响了市场供给的稳定,造成产品价格波动,行业称为“鸡周期”、“猪周期”。如果未来“鸡周期”、“猪周期”进入低谷期,商品市场价格下滑,则公司将面临销售收入下降的风险,公司的经营业绩可能出现下滑甚至亏损。同时,畜禽养殖行业受饲料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的影响较大。公司生产经营所需主要饲料原材料的产量和价格易受到自然天气、市场情况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若未来主要饲料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将会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疫病是畜禽养殖行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一旦发生疫病,可能引发公司畜禽产品发生死亡或被迫捕杀、生产成绩下降、市场交易受限和消费需求下降等风险,公司可能因此生产成本上升、产品积压、销售价格和销量下降等,导致公司面临经营效益下滑的风险。2018年8月起,非洲猪瘟疫情在国内流行。非洲猪瘟疫情点状发生的态势或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受疫情及防控措施影响,公司养猪业可能面临猪只染疫死亡、被捕杀、跨区调运受阻和销售受限等多种风险。从历史上看,历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都对畜禽养殖行业造成重创,畜禽养殖企业面临着经营亏损的风险。对畜禽养殖企业来说,在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发生时,可能面临以下风险:消费者恐慌导致肉类消费需求下降,供需不匹配,销售价格面临较动的风险;受调运、活禽交易市场关闭、进出口的限制等政策的影响,可能面临销售受阻的风险。随着公司加大业务规模发展与养殖区域布局,养殖场地遍布在华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东北地区及西南地区等,部分养殖场地可能受当地气候影响,面临台风、地震、洪涝和雪灾等各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造成养殖场建筑设施损坏或畜禽死亡,进而影响公司下属子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公司是食品企业,如果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企业品牌将面临毁灭性的打击,将直接影响食品生产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造成企业经营业绩严重下滑。公司采用紧密型“公司+农户”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模式。该经营模式中,合作农户是至关重要的经营基础之一。公司与合作农户通过签订委托养殖合同方式合作。在合作执行中仍可能存在极少数农户对合同相关条款的理解有偏差,导致潜在的纠纷或诉讼风险。如果养殖行业爆发疫病、其他规模化企业采取竞争手段争夺农户或养殖政策、就业环境等发生改变,企业可能面临合作农户流失的风险。公司在养殖、屠宰等业务方面有多个在建投资项目,投资数额较大。虽然项目经过可行性研究论证分析、投资建设管理来保证项目顺利投入运营,但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产业政策变动或国家政策法规变化,以及公司自身的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风险管理和市场占有拓展等能力因素的影响,投资建设项目有可能无法如期完工或正常运营,进而造成预期收益可能无法实现。公司的肉鸡、生猪养殖生产周期较长。公司存货金额及其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受行业周期性供需变化、突发疫情等因素影响,肉鸡、生猪价格波动较为明显。若肉鸡、生猪价格出现大幅下滑,导致公司期末存货可变现净值下降,公司可能面临存货减值的风险,进而可能导致公司当期经营业绩受到较大影响。公司加强日常监督,实时关注主管部门出台的相关法律、行业法规、部门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及相关行业政策,加强对相关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做好政策风险预测。在风险预测的基础上,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力求降低风险。公司也对潜在的政策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科学的风险分析方法,对政策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使公司避免或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损失。继续提升公司竞争力与竞争优势;提升自身资金与技术优势,适应养殖行业规模集中化的发展趋势;加快延伸产业链,推动从重视生产端向重视销售端转移,加快推进生鲜和熟食业务探索。持续提高专业化水平和管理效率,多渠道降本增效,应对畜禽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继续优化区域布局,调整业务结构,分散市场风险;进一步优化饲料原材料集中采购模式,降低原料采购成本,应对原料波动风险;优化饲料配方结构,降低饲料配方成本。公司加大疫情防控技术研发投入,进一步完善疫病防治技术体系,降低、减少疫病的发生及损失。面对非洲猪瘟疫情,公司重点推进洗消/消毒中心的建设,完善猪场内消毒设施设备和物理隔离等防疫硬件配置,不断提升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学习借鉴行业成功经验,实行关键环节清单式管理,抓好非洲猪瘟防控措施的监督检查。全面推行猪只及饲料运输中转车的专车专用,推动猪苗与饲料的集中配送,进一步优化和固化猪只饲养、销售、淘汰及运输等关键环节的生物安全管理,尽可能切断传播途径,降低疫情发生风险。加快推进清空场的改造升级和灭源工作,保证后备猪回场配种。制定严密的引种计划,严格执行种猪质量标准,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引种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信息,积极组织协调,做好种猪调拨、猪苗投放及肉猪销售的“保三通”工作,保持生产经营的正常秩序。做好基层员工培训,确保各项生物安全操作理解与执行到位。执行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功过与奖罚分明。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公司经历过多次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及自然灾害。公司及时复盘和总结经验,并建立起完善的应急预案流程。在风险发生之前,公司实时监控相关风险,做好预防和部署。在风险发生之后,启动报告畅通机制,保证公司能够及时获得各生产单位的相关情况。公司还建立定期购买财产保险管理规范,为资产设备、畜禽产品等购买保险,提前做好风险转移与分散,提高公司防灾能力,保障公司的生物资产安全。对于食品安全风险,公司始终按照国家对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生产经营,对产品进行严格检测达标后上市流通,从源头上保证食品安全,避免食品安全风险。加强对合作农户前期甄别,做好养殖管理、物料供应、技术服务、质量控制及收益结算等养殖过程各方面的合作监督与服务支持,形成合理的流程分工,明确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对“公司+农户”模式进行升级迭代,总结推广“公司+养殖小区”的经营模式,提高合作农户饲养规模和总体收益。面对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等系列过程的不确定性,采取吸收、分散及转移等风险管理方式多措并举降低投资项目风险。同时,结合畜禽养殖、屠宰、生鲜等业务链布局,分散项目集中风险,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建立项目责任管理体系,完善项目配套考核机制,提高项目运营管理能力。报告期内,全国生猪出栏3.8亿头,同比增长2.6%,畜禽产品总体上供给充足,需求不旺,市场行情报价持续低迷,公司经营压力加大。面对复杂的公司内外形势,公司按照董事会“固本强基,稳健发展”的总基调,扎实做好大生产稳定和降本增效工作,稳步推进各业务有序发展,主业销量及出售的收益均保持合理增长,相关业务金融投资、动保以及农牧设备业的销售收入及利润较为理想。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肉鸡5.53亿只(含毛鸡、鲜品和熟食),同比增加13.30%,销售收入157.56亿元,同比增加11.40%;销售肉猪1,178.57万头(含毛猪和鲜品),同比增加47.21%,销售收入207.44亿元,同比增加54.39%;销售肉鸭2,212.39万只(含毛鸭和鲜品),鸡蛋2.78万吨。猪业:坚持“生产稳定不放松”,聚集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梳理种猪场内外生物安全线组织架构,加强完善生物安全体系建设;集中精力开展北方冬春季、南方雨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百日攻坚战及生物安全隐患交叉排查工作;有序推进北方区域空气过滤和水源升级改造项目建设;加强生物安全视频监控专员集训、生物安全管理干部集训等培训工作。稳步推进高效种猪体系建设。持续推进种猪配套选育技术常态化、体系化有效运行;推动公猪“优中选优”和后备猪培育,推进区域公猪站建设,提高供种能力及种猪综合性能;完善各级种猪繁育人员配置,健全培训、监督检查与考核机制,严抓种猪生产管理。报告期内,猪业生产总体保持稳定,关键指标持续提升至较好水平。报告期末,养猪业能繁母猪存栏约150万头,肉猪上市率达92%。屠宰方面,深化子公司广东温氏佳润肉食品有限公司的管理机制改革,划定股本、资产规模,调整组织架构及薪酬绩效考核,促进屠宰业务提高经营综合能力和竞争能力。禽业:加强生产技术管理,确保大生产总体稳定。重点做好免疫程序、防暑降温设备设施升级、营养标准与配方优化等基础生产管理工作,大生产总体保持稳定。上半年肉鸡上市率94.7%,肉鸭上市率94.0%,生产成绩继续稳定在高位。加强市场研判,把握行情机遇,采购、技术、生产高效联动。精细化库存管理,强化原料分级使用,高效使用政策性玉米混合物,利用小麦夏收契机及时采购地产优势原料实现降本。完善供应商管理体系,加强招投标后执行监管,药物、疫苗、试剂盒采购成本下降。加强阳光商城集采力度和规范化管理,优化系统功能。强化承运商管理,持续优化运输路线,物流运输招标成本下降。加强营业销售体系建设,成立集团层面营销管理委员会,加强对总体营销工作的统筹和指导。依据市场行情,指导各事业部及时作出调整销售策略,产品营销售卖总体畅通有序,销售目标如期完成。新开发了7家端对端食品企业、5家多品类需求客户。因肉食品总体消费低迷,活禽产品产生阶段性跨年积压,经合理分解及有序销售,至4月底完全疏通活禽销售渠道并保持销量稳定增长。生鲜及相关这类的产品方面,重点完成鲜品销售经营渠道下沉、冻品销售经营渠道拓展、港澳市场增量三大专项工作,实现增收增利。报告期内,鲜品鸡销量同比增加13.4%,蛋品销量同比增长18.2%,虽然黄羽鸡市场行情整体低迷期,但鲜品、预制菜、蛋品三类产品都实现盈利,另外公司新秀业务白羽鸡也实现了盈利。建立模式升级研究组织,成立“公司+农户”模式迭代升级领导小组、模式研究中心,全面落实“焕发模式新动力300152)”相关工作。推广“政银企村”共建模式,有序推进16个“政银企村”共建项目落地投产,项目规模为年上市肉猪10万头、肉鸡3300万只。通过“政银企村”共建,增加公司合作农户育肥产能,同时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振兴,带动合作农户共同富裕。加强责任文化教育。开展《温氏干部标准》巡回宣贯,促进责任文化入心践行。持续关爱员工,格外的重视员工工作生活幸福感,要求下属各单位对员工要“招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公司下属各单位从伙食、工作及生活条件改善、师带徒、思想讲师等方面对员工做全方位关爱,员工稳定性显著提升,离职率同比下降0.69个百分点;新增员工超7000人。落实股权激发鼓励措施,发布第四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推动第三期限制性股票首次授予部分第二个归属期股票上市,激发干部员工热情。强化审计监察工作,各级干部签订廉洁承诺书,提升廉洁意识。围绕廉洁从业主题,开展警示教育22场,共2000多人参加。